美麗的西貢半島比香港島還大。
想像一下一隻白腹海雕——緊湊而有力,灰色的翅膀,白色的身體和尾巴——在香港島北岸上空向東飛行。它航行在以小西灣為終點的密集城市群上空,然後滑行穿過狹窄的海峽,到達清水灣半島的頂端。這裡,西海岸有大片填海土地,附近有新市鎮和九龍高樓。然而,當老鷹沿著構成半島脊樑的山丘向北飛行時,東部出現了更加狂野的景象。
正下方有一個深水灣,有沙灘。再往前看,南中國海島嶼星羅棋布,北邊是丘陵和岬角:數千年前,整個地區都是高聳於沿海平原之上的丘陵,但後來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山谷並翻轉。山頂變成島嶼。
雄鷹再次向東擺動,越過一片細長的綠色岬角。沿海有西貢鎮,面向橋咀洲,因其山脊狹窄、山勢陡峭而得名。前方是西貢半島——就像一隻粗短的巨手伸入大海。雖然這個半島比香港島大,但人煙稀少,道路和村莊也很少。
這裡有連綿起伏的山丘,延伸至無數的海灣,並孕育著一座大型水庫。
過了水庫,鷹飛過的是崎嶇不平的海岸線,淺棕色的岩石雕刻而成的懸崖,這裡的淺灘里長滿了珊瑚,北面就是大浪灣——大浪灣,這也許是最美的香港地區。
西貢半島的精彩徒步旅行
這是一個美妙的徒步旅行國家。雖然這裡沒有海拔超過 500 米的山峰,但也有一些艱難的攀登,尤其是東部的急峰、清水灣半島的高垃圾峰,以及雅各布天梯的陡峭台階。但也有許多更輕鬆的小徑,蜿蜒穿過山谷和村莊,越過山脊和沿著海岸線,以及許多讓您感覺遠離城市的地方。
由於林地較新界中部欠發達,種類較少,且山坡多為草地及灌木叢,陸地動植物並不突出,但也有豹貓、果子狸及野生動物等哺乳動物。公豬。小濕地裡棲息著香港天堂魚——一種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發現的物種。這裡的海水比香港大部分地區乾淨得多,而且幾乎不受珠江影響,因此有豐富的海洋生物。一些海灣(例如海下灣)有大量珊瑚,它們在海岸公園內受到保護。
海洋沉積物和火山噴發
大約2.8億年前,二疊紀地質時代初期,當恐龍的祖先出現在陸地上時,後來成為香港的地區被淺海覆蓋。沉積物沉積下來,後來形成砂岩和礫岩等岩石。隨著地殼移動,早侏羅世期間海平面從大約 2 億年前開始上升。更細的沉積物沉積下來,變成泥岩和粉砂岩,其中含有菊石和雙殼類化石。
如今,這些岩石僅在清水灣和西貢半島的地區(深湧的一個小岬角的頂端和東部的荔枝莊)有微小的露頭。在該地區的其他地方,地質以在強烈火山活動期間形成的岩石為主,這些岩石是由兩個巨大的構造板塊碰撞而形成的,以及由於縫合線撕裂地殼而產生的相關斷層。
第一批火山形成於香港西北部,靠近現今的大帽山,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山中心向東南方向移動。大約1.43億年前,一系列的火山噴發形成瞭如今構成清水灣半島和西貢半島北部大部分地區的岩石。一百萬年後,香港火山活動的最後一個主要階段開始了。
岩漿——粘性的、熔融的地殼物質——被迫向上穿過裂縫,有時在深處冷卻變成花崗岩,也從火山噴口噴發。在現在的西貢半島東部地區形成的一座主要火山。
然後,也許在大規模噴發期間,火山崩潰了。隨著岩漿壓力的釋放,溶解的氣體突然膨脹,並在巨大的爆炸中將液態岩石炸裂。巨大的熾熱氣體和火山灰雲遍布整個地區:一次事件中沉積了 70 平方公里的火山灰,是 1883 年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時飛向天空的火山灰體積的六倍。
火山灰顆粒非常熱,以至於它們焊接在一起,形成一種稱為凝灰岩的岩石。當冷卻時,它會稍微收縮,導致六角形岩石柱之間產生高達 100 米高的垂直裂縫。裸露的緊密堆積的岩柱是當今西貢半島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之一。這個地層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柱狀節理凝灰岩的例子。
火山噴發停止後,香港的地質歷史相對平靜。火山受到侵蝕,尤其是沿著作為薄弱線的斷層。到最後一個冰河時代末期(大約一萬年前),橫跨清水灣和西貢半島的地區主要是丘陵和山谷,上面是亞熱帶沿海平原。隨著冰蓋融化,海水淹沒了平原,淹沒了較低的山谷,將山頂變成了遍布近海水域的島嶼和小島。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西貢半島的形成以及人類的到來
海平面在大約6000年前就穩定下來了。與整個香港一樣,亞熱帶森林覆蓋著山丘和山谷。小河口和三角洲形成,並被紅樹林占據。珊瑚生長在受庇護的淺水中:這些珊瑚是世界上最北的珊瑚之一。海岸也受到侵蝕,包括颱風呼嘯而至,巨浪沖擊海岬,形成懸崖和鋸齒狀的海岬。但波浪也會產生,將岩石顆粒捲入海灣,形成壯麗的海灘。
雖然該地區風景優美,但丘陵地貌給農業帶來了困難。由於遠離通往廣州的貿易路線珠江,該地區人口稀少,古蹟也相對較少。清水灣半島龍下灣的石刻是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之一,可能製作於青銅時代(公元前1200-400年)。
五朝時期(公元907-960年),吐露港和東部的大鵬灣成為重要的珍珠採集中心。當地漁民潛入海底採集可能含有珍珠的牡蠣;許多人死亡,可能是溺水,甚至是被鯊魚襲擊。在隨後的宋代,潛水珍珠被禁止,因為它太危險,但從1114年開始再次採集珍珠,直到牡蠣床幾乎耗盡,大約六百年後這種做法被放棄。
當地的另一個工業是剝削和耗盡海洋生物。人們收集珊瑚和貝殼,然後在石窯中烘烤它們來製造石灰,其用途包括作為水泥和粉刷的成分、防水繩索和魚網、染色布和施肥田地。
當地還有一個小型鹽業。清水灣半島頂端大廟灣的一塊巨石上的銘文顯示,在宋代,鹽的生產是由政府控制的。巨石上刻有 108 個字符的銘文,刻於 1274 年,記載了一位指導鹽業生產的官員的來訪。它還指出附近的東龍島正在建造一座寶塔,並提到了大廟灣的兩座寺廟的翻修工程。
兩座寺廟均供奉天后女神,據說她保護漁民和海員。第一個是由兩兄弟在海難中倖存後感謝天后建造的,第二個是幾年後由其中一個兄弟的兒子建造的。僅存一座寺廟。它是香港最大的天后廟,春天是慶祝天后誕辰的節日的焦點,屆時漁民會乘坐裝飾華麗的小船來祭祀。
客家人——“客家人”——農民從 17 世紀左右開始在香港定居,為躲避飢荒和迫害而逃往更北的地方。廣東人搶占了最好的農田,主要佔據西貢半島等丘陵地區,在兩百多年前建立了包括白沙澳在內的村莊。鄉村生活談不上田園風光,這裡的瞭望塔和上窯(一個客家人於 19 世紀初建造的小村莊)就證明了這一點:在這兩個地方,村民都必須防範土匪。
1863年,天主教傳教士抵達西貢。他們成功地改變了當地村民的信仰,如今在西貢地區甚至在偏遠的村莊仍然可以找到大約二十個小教堂。
西貢是該地區最大的城鎮,由村莊合併而成的集鎮而形成,周邊地區的居民可以在這裡聚會並買賣當地農產品。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才重建了一條由日本佔領軍修建的軌道,從這裡到這座城市還沒有合適的道路。由於負責的官員因喜歡某種品牌的香腸而被暱稱為“海勒姆”,因此這條路被稱為“海勒姆高速公路”。
道路、重新造林和安靜的村莊
20世紀70年代,為了興建香港最大的水庫之一萬宜水庫,在半島東端附近修建了道路。然而,通往這些設施和通往海下以北的道路仍然受到嚴格控制,因為只有獲得特別許可的車輛才能通過北潭湧的屏障以東。這有助於保持西貢半島作為戶外休閒區的美麗和價值。
同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開始在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占領期間被砍伐的山坡上重新造林。西貢村社區尤其合作,到1952年,西貢半島已轉變為香港最美麗的森林地區之一。種植的主要樹種是中國紅松馬尾松,但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許多松樹被甲蟲攜帶的線蟲寄生蟲殺死。闊葉樹已經在原來的地方生長,所以現在有大片的幼林,生長著烏桕樹等本地樹種 烏桕, 潤楠屬, 香木姜子 山蒼子, 梧桐 披針梧桐 和常春藤樹 七葉鵝掌柴.
自 20 世紀 60 年代起,香港農業急劇衰退,部分原因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廉價進口產品。許多村民離開是為了在城市或海外尋找更好的生活。一些村莊被遺棄;其中包括現在已成為民俗博物館的上窯。其他位於道路上或道路附近的村莊也在不斷發展,大量在城市工作但選擇住在鄉村的人湧入——儘管許多地方已經變成了西班牙風格的別墅群。隨著清水灣半島西北部將軍澳新市鎮的開發,這座城市也更加靠近。
一些較偏遠的村莊保留了鄉村特色,或許成為鄉村旅遊的目的地。 “遊客”——絕大多數是香港人——來這裡享受蜿蜒穿過郊野公園的一流遠足徑,以及浮潛、潛水、拍照、觀賞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劃皮划艇、放風箏,或者只是享受路邊燒烤。這些地區似乎遠離香港市區擁擠的公寓樓。
這麼美麗的地方
我只是想祝賀你漂亮的帖子!了解西貢半島這樣美麗的地方的悠久歷史真是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