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大野生動物 - 野生動物大使

香港位於中國南亞熱帶沿海,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這對一個主要以大都市聞名的地方來說更令人驚訝。香港擁有淡水濕地、山林和山間溪流、紅樹林環繞的沿海泥灘,以及島嶼星羅棋布的近海水域,是 23 種蜥蜴、52 種蛇、250 種蝴蝶、55 種陸生哺乳動物的家園,以及兩種常駐海洋哺乳動物。此外,這裡還記錄了超過 550 種鳥類。

雖然生物多樣性豐富,香港並不是自然天堂。正如以下對六種著名動物物種和科的描述所揭示的那樣,香港是影響全球野生動物的問題的縮影,例如棲息地破壞、污染和過度捕獵。保育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如果我們要真正實現一種和諧,在滿足我們自身需求的同時維持甚至相對不知名的物種,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如果我們在這方面失敗,我們將無法實現永續發展,我們人類也將受到威脅。  

綠海龜            

南丫島深灣綠海龜賽道,1989年

綠海龜的硬殼長達一公尺多,成年後體重通常可達 110 至 190 公斤,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龜,也是唯一已知在香港築巢的海龜。它們往往忠於築巢地,例如南丫島,村民以前在那裡收集卵作為食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瀕危

但由於人類食用雞蛋和龜肉,以及成年人被漁業意外捕獲以及誤食塑膠製品,它們的數量已經減少。它們在香港最後的築巢地是南丫島南部的深灣,不受人類幹擾,但自 2012 年以來,再也沒有海龜在那裡築巢。

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瀕危

鱟只有四種,它們與蜘蛛和蝎子的關係比真正的螃蟹更密切。中華鱟幾乎僅限於中國南部和日本海,與綠海龜類似,成蟲生活在沿海水域,前往海灘和泥灘繁殖。

過度捕撈——為了獲取食物和生物醫學行業使用的血液——污染和對其繁殖地的破壞導致了它們的數量減少。在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的支持下,香港城市大學開展了一項人工繁殖計劃,旨在透過培育幼年鱟並將其釋放到合適的地方來幫助糾正這種平衡。 

印度太平洋江豚                            

IUCN紅色名錄狀態:易危

江豚-沒有比這更好的景色了!

印度太平洋江豚遠不如它的本地表親中華白海豚「迷人」——體長只有 1.7m,看起來只不過是一個在水面上短暫浮起的大輪胎。但它同樣值得關注。

調查顯示,香港水域約有200隻江豚,大部分位於大嶼山以南,以及東南部蒲台附近。近年來,滯留人數有所增加,原因尚不清楚。它們很可能受到石鼓洲焚化爐填海工程的影響,該地區以前是海豚的天堂。 

鹿角珊瑚

鹿角珊瑚的分支形狀有點類似鹿角,是最有吸引力的珊瑚之一。它們的存在也有助於顯示珊瑚群落的豐富程度,包括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魚類。

研究表明,香港鹿角珊瑚的範圍已經縮小,從歷史上的許多沿海地區,到今天只剩下東部地區。即使在東部,它們也更加稀少。原因包括石灰製造工業的收集(在 1900 年代中期達到頂峰)、使用炸藥的捕魚以及污染。儘管一些珊瑚區在海洋保護區內受到保護,並且正在進行恢復工作,但保護這些敏感的珊瑚需要清理近岸水域。 

比爾眼龜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瀕危

比爾氏眼龜的甲殼只有 15 厘米長,比它們的航海表親要小得多,並因其頭頂有一對眼睛狀的斑點而得名。它們是淡水物種,以小魚和蝌蚪等生物為食,是中國東南部特有的。

雖然這些海龜棲息的山林和溪流很難進入,但它們卻受到偷獵者的高度追捧,特別是因為它們的殼被用作傳統中藥的成分。這加上棲息地的喪失導致它們面臨滅絕的威脅。

金色鳥翼蝴蝶

鳥翼

金鳳蝶及其相近的表親鳳蝶的翼展長達 16 厘米,是香港最大的蝴蝶。儘管數量不多,但有時人們還是可以看到它們在樹上滑行,大部分是靠後翅,後部有引人注目的亮黃色斑塊,或者拜訪花叢享用花蜜。

這兩種鳥翅的毛毛蟲以攀緣藤本植物馬兜鈴為食,這種藤本植物在香港受到法律保護。其中含有一種對許多生物具有致癌性的化學物質,但不會影響毛毛蟲,毛毛蟲反而會累積毒素,從而保護它們(以及後來的成蟲)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為南華早報撰稿]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