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臉鵟和中國雀鷹在香港的春季遷徙

香港通常不太適合觀賞候鳥猛禽。在很多日子裡,你可能很難看到哪怕一個人經過。但在某些日子——也許不是每年,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兩種物種:灰面禿鷹(水鰍),主要是3月底和4月初;和中國雀鷹(又名中國蒼鷹, 索羅鷹),主要集中在四月下半月。

2022 年 4 月 8 日,大嶼山上空的灰面禿鷹

介紹

當我第一次到達這裡時,早在 1987 年[!],似乎有大量這樣的人的日子有些隨機。但當我與林超英合作撰寫一篇論文《香港的天氣與鳥類遷徙》時,該論文發表在 1993年香港鳥類報告,我發現灰臉禿鷹或中國雀鷹記錄的大量天氣模式有相似之處。實質上,這些天是冷鋒移過香港後不久,南海北部的風轉為東北風或東風。

在此之前,我曾設想過移民從西南方向沿海經過香港。但天氣模式的這種相似性表明這些猛禽是從香港東部飛來的——也許是從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飛來的。事實上,這與顯示許多灰面禿鷹和中國雀鷹沿著世界主要猛禽候鳥遷徙路線的信息相符。

概括

  • 灰面禿鷹和中華雀鷹的春季“浪潮”飛過香港,與東風氣流同時發生——這肯定是因為它們從呂宋島以北的主要飛行路線向西偏轉。
  • 這有助於預測觀賞這些鳥類和其他候鳥的好日子。
  • 關於這些猛禽從日本、台灣、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進行遷徙的信息越來越多。
  • 當這些鳥類向西偏轉時,包括香港在內的華南地區成為這些鳥類的“安全網”:可以登陸,然後重新定向並繼續向北。
  • 春季猛禽遷徙浪潮中,布台的中華雀鷹度過了一個美妙的早晨。
  • 在香港的幾個地點都曾看到過這些猛禽的身影,其中大部分是觀鳥者在尋找其他候鳥。這些通常是沿海、海拔較低的地點。
  • 2022 年春天,大嶼山的製高點對這些猛禽來說是有利的。
  • 事實上,2022 年春天對這些猛禽來說是有利的,有一陣陣東風,主要是在有記錄以來最乾燥的四月。
  • 看來灰面禿鷹和中國雀鷹最初可能會在夜間登陸香港以南的島嶼;然後休息,早上向北出發。
  • 大嶼山的有利位置還產生了其他值得注意的觀察結果。

20 世紀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的灰面禿鷹和中華雀鷹浪潮

以下是我在研究香港鳥類報告以找到有趣的候鳥記錄時發現的灰臉禿鷹和中華雀鷹的著名日子,同時致力於香港的天氣和鳥類遷徙論文(香港的天氣與鳥類遷徙 天氣與香港的鳥類遷徙炎熱活動):

灰臉鵟

1993年3月21日至22日 18日早些時候,一股偏北風襲來,導致氣溫下降約四度。 21日和22日,東風取代了北風。 21日多云無雨,22日有小雨。 21日,兩群灰面鵟共98隻鳥向北飛過,其中42隻飛越長洲,56隻飛越香港仔郊野公園。次日,約有 228 架飛機被記錄向北飛行:其中 57 架飛越望井(尖北咀)、147 架飛越米埔及 24 架飛越香港仔郊野公園。

1989 年 3 月 27 日 這是十多天陰沉天氣後的第一個晴天。一股偏北氣流於25日早些時候抵達,為香港帶來乾燥空氣。 27日北風減弱,次日風向轉為東風。據記錄,大約有 70 只灰面禿鷹從南部的戴維斯山和昂船洲遷入(Chalmers 1990)。

1991 年 3 月 29 日 26日東北季風猛增,轉向東南風,氣溫逐漸下降至月底。 29日,香港受強勁東風影響,有小雨。至少有 58 只灰面禿鷹分三群飛過米埔,其中一隻為 36 只;塔門上空有九架,天水圍附近有一架;第二天,在米埔又發現了 25 只,在石崗又發現了 5 只(Leven 和 Carey 1992)。

1985年4月15日、17日和28日 15日至17日,香港吹微弱東北風,雨量很少。 12 日氣溫大幅下降,氣溫較早出現。 28 日,東風取代了兩天前猛增的北風。只留下了一絲雨痕。 15日,大埔滘發現65只中國蒼鷹。 17日,四群共110架中國蒼鷹在尖北咀上空向西飛行。 28日,在同一地點,記錄到多群中國蒼鷹(250隻鳥類之一)向西飛行,共計600只;有人看到一隻灰臉禿鷹和他們在一起(Chalmers and Kennerley 1987)。

1991 年 4 月 21 日 一股浪潮於 19 日到來,東風於 21 日取代北風。那天雨量很少(小於 1 毫米)。看來中國蒼鷹發生了大規模的遷徙,但只有 17 只被確認(其中 8 只經過,1 只被困在米埔,8 只在大潭灣);在米埔目擊到的鷹可能就是這一物種,總數為 25 只,在大潭灣則有 400 只(Leven 和 Carey 1992)。

1988 年 4 月 24 日 22日一股偏北風襲來,24日東北風取代北風。那天天氣很好,沒有下雨。 134 架中國蒼鷹於 0902 時至 1105 時在尖北咀向北飛行(Chalmers 1990)。

上述日期的天氣模式有大量灰面鵟或中華雀鷹經過香港;同樣在2021年3月26日,有38只灰面禿鷹被記錄經過龍鼓灘。請注意南中國海盛行偏東風,這可能使從呂宋島向北飛向香港(以及沿海其他地區)的鳥類發生偏轉。 文圖斯基,

檢查這幾天的天氣,結果發現它們都是隨著東北季風的北風湧動而到來的,並且有東風或東北氣流。因此,猛禽很可能在離開呂宋島後沿著海洋飛行路線飛行,並在側風中向西偏轉。

雖然側風似乎不太理想,但選擇在氣壓上升的情況下離開呂宋島應該可以確保灰面鵟和中國雀鷹能夠在反氣旋條件下穿越南海,而不會遇到暴雨等惡劣天氣。因此,他們應該能夠安全地進行這一潛在危險的旅程——並且向西偏轉,然後需要重新轉向北部或東北部,這將是一個相對較小的不便。

移民浪潮有時是可預測的

在寫完遷徙論文後不久,我在4 月下旬帶領這裡進行了一次觀鳥之旅,並於1997 年4 月24 日註意到這裡的天氣模式看起來適合中國雀鷹(對於灰面鵟來說,已經是晚春了)。

中國雀鷹

我建議我們嘗試在尖北咀尋找它們,事實證明這非常成功:當我們到達時,中國雀鷹正在低空掠過山坡,我們看到它們一連串地沿著低山嚮北或向東北移動,然後向北穿過深海灣向深圳。那天早上我們記錄了 216。

環游海洋 – 火環 – Flyway

我記得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在前往中國北戴河研究鳥類遷徙之前,有人告訴我最近發現了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猛禽遷徙,其跨越的海域比典型的猛禽遷徙要寬闊。它位於現在被稱為“世界主要海洋猛禽遷徙系統”的路線上(季風氣候下的海洋猛禽遷徙:2007年春季和秋季,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島桑吉赫).

通常,遷徙的猛禽會長途跋涉,以避免大量的海上穿越——例如,沿著地中海西部和東部的航線;而在亞洲,諸如在日本繁殖的鳳頭蜜禿鷹等鳥類則沿著一條漫長的環形路線,途經泰國南部,往返於印度尼西亞和附近的冬季棲息地。

但對於許多在東北亞繁殖的灰面禿鷹和中華雀鷹來說,它們的主要遷徙是沿著海洋遷徙路線——這需要漫長的海上穿越和風險。

灰臉禿鷹的早期記錄在三月下旬向北遷徙期間在台灣以南的船隻上收集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人們對這條飛行路線的了解大大增加;與此同時,人們對這些出色的旅行者也有了更多的欣賞。

在台灣尤其如此,包括灰面鵟在內的猛禽曾被獵殺,甚至被集體屠宰,最初是為了食物,後來也是為了提供可以安裝並出售給日本人的毛皮。正如台灣觀鳥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指出,“1976 年至 1977 年間,有六萬隻灰面鵟 水鰍 獸皮被運往日本。”但正如文章所述,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保護措施大大減少了狩獵,同時提高了人們對灰面禿鷹困境的認識。

此後,許多人前往台灣的觀察點,觀賞灰面鵟和中華雀鷹的遷徙;每年春天和秋天都要清點它們。 2021 年秋季,記錄有 110,000 架飛機向南飛越台灣(墾丁灰面鵟年度遷徙數量創歷史新高); 2004年秋季,中國雀鷹的記錄可能為409,000只。

後一個數字在一篇關於2007 年飛越桑吉赫島(位於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和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之間的印度尼西亞島嶼)的猛禽候鳥調查的論文中引用。這裡,數量最多的猛禽是中華雀鷹,其中秋季 225,067;其次是灰臉禿鷹,秋季有 4710 個(季風氣候下的海洋猛禽遷徙:2007年春季和秋季,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島桑吉赫).

有幾篇關於這些猛禽研究的論文,分佈在這條遷徙路線上的分散地點,例如菲律賓的桑吉赫;菲律賓棉蘭老島南部和呂宋島北部(參見 2015 年和 2016 年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沿海洋遷徙路線的晝夜猛禽春季遷徙,儘管只有摘要不是付費的);台灣;和日本。每一個都有助於我們對飛行路線的了解仍然不完整。

火環飛行路線。

沿著這條飛行路線有許多較小的島嶼,主要沿著“火環”的主要弧線,這些島嶼是由沿著主要構造板塊邊界的火山活動形成的。這些可以幫助充當“踏腳石”——也許可以幫助猛禽導航,同時提供捕捉熱氣流以飛得更高的地方,並通過更多的滑翔飛行和棲息地來節省一些能量。

即便如此,正如中所述 對灰臉禿鷹遷徙路線的研究”,“島嶼之間長達 300 公里的距離,比猛禽通常沿著其他飛行路線在水面上行走的距離還要長,這表明大氣流等其他因素促進了猛禽的遷徙。”研究人員評估了灰面鵟從日本到菲律賓的秋季遷徙,發現雖然最少涉水路線向西繞了一些圈,包括台灣,但這些鳥實際上走了一條相當短的路線,飛越了台灣以東的海洋。台灣。

四月的墾丁南面美景;看不到一隻候鳥!

在台灣,秋天觀察到的灰臉鵟和中華雀鷹比春天多得多[我四月下旬去過台灣南端的墾丁;尋找中國雀鷹,但只看到了大約三隻……]。因此,在春季,許多人會選擇經由泰國的大陸路線,這似乎是合理的。然而,極少數的追踪研究並沒有證實這一點,這些研究顯示灰面禿鷹沿著海洋遷徙路線向北飛行。也 中國雀鷹春季遷徙經過台灣南部的雷達研究 發現許多人抵達墾丁南端或附近,然後向西北方向航行,越過大海,前往中國大陸海岸。

雷達跟踪的中國雀鷹在海上以約 50 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但由於側風而減慢至約 40 公里/小時;在陸地上飛行速度更慢——大約 35 公里/小時;海上平均海拔約 300m,陸地上平均海拔是其兩倍。

從2008年到2011年,台灣的研究人員捕獲了13只灰面禿鷹,並給它們安裝了發射器,通過衛星跟踪它們的活動。雖然所有個體的數據並不完整,但這項研究信息量很大,包括顯示它們在海洋飛行路線上的飛行情況。正如香港觀鳥者傑夫·韋爾奇(Geoff Welch)所指出的那樣,其中一隻鳥的踪跡對於香港來說似乎特別引人注目。

媒體文章中提到了該曲目:

跟踪研究發現,海角一號從墾丁飛往菲律賓最南端的棉蘭老島過冬。今年3月,當它準備再次向北飛行時,受到連日強東北季風的阻礙,但它奮力渡海,到達了內地廣東省沿海的一個小島,在那裡休息並恢復了體力。在繼續它的旅程之前。

追踪灰臉禿鷹的遷徙路線

一篇在線文章[中文]也概述了這項研究—— 展翼海角天涯,衛星天眼尋踪
灰面鵟鷹衛星追踪研究
,其中包括這張地圖:

春季追踪灰臉禿鷹的活動,其中一隻被東北風偏轉,在香港以西的一個島嶼上登陸。

這隻鳥偏向比香港更西的地方——在距呂宋島出發點約 900 公里處著陸。即使以40公里/小時的速度直飛(根據中國雀鷹在逆風中的速度),這一旅程也可能需要大約22小時。

對於從呂宋島出發並抵達香港附近的鳥類來說,即使不沿直線飛行,也有可能進行直達航班,因為途中可能只有一個小島。 【有些可能會登陸石油鑽井平台?也許只是一小部分。]

呂宋島和香港之間的南中國海,來自 Google 地球。看不到多少陸鳥的中途停留地!

包括香港在內的華南海岸成為猛龍隊的“安全網”

對於猛禽來說,持續幾乎一天的飛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晚上,是一項相當大的耐力壯舉。然而,在某些春天的日子裡,在香港上空可以看到數十或數百隻灰臉禿鷹和中國蒼鷹——附近肯定還有更多——這表明它們不僅僅是任性的流浪者。

相反,如果這些鳥向西偏轉,也許可以依靠到達海岸作為一種安全網——它們不僅僅是在空曠的海洋上走向滅亡。選擇在東風和氣壓上升期間遷徙,應該意味著它們不會遇到危險的傾盆大雨或其他潛在致命的天氣事件,比如春季可能影響該地區的雷暴帶。

所以我的猜測是,在與反氣旋條件相關的東風中偏轉——而不是努力保持向北的軌跡——是這些猛禽遷徙策略的一部分。能登陸,累但活著;休息一下,然後重新調整方向,前往繁殖地。

鑑於此,我們也可以猜測,在中國香港正北附近築巢的中華雀鷹可能會遵循這樣的路線。然而一項追踪研究—— 中華雀鷹年度長途遷徙策略及棲息範圍(索羅鷹) 來自 南昌 – 發現他們反而沿著泰國的路線往返於印度尼西亞的冬季地區。

為什麼?也許殖民華南的人們總是走大陸路線。

而且,灰面禿鷹和中華雀鷹如何“決定”走兩條路線中的哪一條?選擇選項 A 的種群和選擇選項 B 的種群之間是否存在某種界限,即使它們的繁殖範圍和冬季範圍可能重疊?

中國雀鷹飛過布台的美妙早晨

香港的中華雀鷹(以前稱為中華蒼鷹)數量記錄是在 2010 年 4 月 14 日發生的。正如傑夫·韋爾奇 (Geoff Welch) 所說:

今天上午9時30分至11時30分,1440架中國蒼鷹飛過蒲台,場面蔚為壯觀。

與之前2006 年4 月16 日780 隻的高計數不同,這次的計數只能從蒲台的最高點看到,這次的遷徙是直接穿過港口進行的,鳥兒大多在200 英尺以下的高度以穩定的速度飛過,超過100 只。上午 10.30 至 11.30 之間有 1000 隻鳥。 

這些鳥本來是在菲律賓和中國東部/台灣之間向北越過南中國海遷徙的,當時它們遇到了周二下午穿過香港的冷鋒,並被強勁的東北風吹向南方海岸。中國。它們可能於昨天深夜連夜在彈岸群島登陸,然後於今天早上恢復遷徙,並於上午晚些時候抵達蒲台。

蒲台中華蒼鷹奇觀
2010年4月15日天氣圖:早上有1,440架中國雀鷹飛過蒲台。 文圖斯基.

與上述灰面禿鷹和中華雀鷹的遷徙一樣——這些遷徙發生在蒲台被認定為遷徙熱點之前的幾年,特別是在傑夫·韋爾奇的不懈努力下——華南地區盛行東風/東北風海。

此外,如圖所示,台灣海峽上空的風力更強,這有點像“風洞”,風力比附近地區更強,從而在這種情況下更難直接向北推進。

這些猛禽在布台的其他著名目擊事件也與偏東氣流同時發生。第二高的計數發生在 2006 年 4 月 16 日,即一股冷鋒從中國跨海南下的第二天,當時有 780 架飛機經過。

香港春季猛禽觀察點

粗略顯示 2022 年之前春季記錄灰臉禿鷹和中華雀鷹數量的地點。

上述信息表明,春季灰面鵟和中華雀鷹數量較多的地區較為分散。通常,這些觀察都是偶然的:郊遊的觀鳥者有幸看到它們經過。蒲台和尖北咀當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是最近的觀測結果,後者是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左右[當時是后海灣觀賞水鳥的好地方;此後,茂密的紅樹林的生長遮擋了大部分視野]。

然而,2022 年春天,大嶼山被證明非常適合猛禽觀測。

大嶼山成為 2022 年春季猛禽觀測熱點

我住在長洲,有時會看到候鳥飛過島上,偶爾數量也不少。但事實證明,尖北咀等其他地方要好得多。設想在那裡看到的鳥類包括很大一部分在香港西部登陸,然後沿著海岸向東或東北越過珠江,我在2021年春天嘗試從大嶼山西海岸的大澳觀看:什麼也沒有!

2021 年秋季,人們發現南山和附近的大牛湖山可能是猛禽遷徙的有利地點;我在 2022 年 3 月的東風氣流中嘗試了後者,並取得了一些成功:30 日有 33 架灰臉禿鷹向北飛行,第二天有 19 架。然而,同樣在3 月31 日,大嶼山觀鳥者保羅·阿斯頓(Paul Aston) 在風峽(大豐坳)的昂坪觀景點觀察到了更多的灰面鵟以及其他物種,例如銀背針尾鵟。

2022年春季大嶼山灰面鵟和中華雀鷹的明顯路線

我前往風峽,與保羅和其他人一起,發現這裡確實對遷徙的猛禽來說很有成效。就我自己而言,我目前甚至更喜歡稍高的獅頭山,四子頭山,部分原因是鳥兒有更多機會在視線水平上飛過。

觀察到這裡,很明顯,我認為猛禽主要沿著沿海路線越過島嶼和低山的想法是錯誤的:灰臉禿鷹和中華雀鷹可能從低處接近風峽和獅頭山,可能出現在石壁水庫上空,但也很容易上升越過山丘,在晴朗溫暖的日子裡,甚至可以乘熱氣流飛越昂坪,高度可能遠高於 600m(獅頭山上升至 493m)。

也可以看看 香港大嶼山獅頭山及昂坪的鳥類.

為什麼選擇大嶼山風峽及昂坪地區?

當我第一次在風峽與保羅會合時,我想知道為什麼這裡對猛禽經過似乎有好處,他說他們會尋找山脈,就像在大嶼山一樣。我不這麼認為;從經驗中我知道山對於這些翱翔的鳥類來說就像磁鐵一樣,但我仍然堅信猛禽會沿著較低的沿海路線飛過香港。我在這裡觀看的頭幾個小時,兩三天,讓我確信我錯了:灰臉禿鷹和中國蒼鷹似乎確實前往大嶼山。

從外靈頂向北看。鳳凰山突出,呈寬闊的圓錐體;昂坪就在它的左邊[西]

上圖顯示,大嶼山山丘是南面候鳥的著名地標。

當他們接近大嶼山時,索罟群島可能會成為通往水口附近南海岸的進一步地標/“踏腳石”[見上文,有明顯的路線]。

大嶼山的“牆”,包括鳳凰山

這張全景圖以猛禽的視角從南面拍攝昂坪地區。幾乎就像一堵可以飛來飛去或越過的“牆”;我們還看到鳥兒飛過。從風峽/獅頭山看去的,是往鳳凰山西邊去的;許多飛機飛向昂坪,在接近時高度增加,然後可能會在昂坪上空的熱氣流中飛得更高,並向北飛去。

灰臉禿鷹與遠處的鳳凰山

有幾個早晨,當飛行開始時,中國雀鷹飛得相當低,其中一些飛過觀音山和風峽之間。後來,隨著熱氣流更好地發展,也許有利於昂坪以上的更高路線,因為昂坪更直接向北。

對於任何有興趣嘗試的人:乘坐巴士可輕鬆抵達風峽(Windy Gap)前往昂坪(Ngong Ping)。在與深屈路交界處的車站下車,沿昂坪路步行約五分鐘,尋找右側的亭子。 [涼亭還可以遮擋強烈的陽光;也許會下雨,儘管下雨天氣對猛禽來說可能很糟糕。]

從獅子頭山嚮南看全景: 左為鳳凰山,下為石壁水塘,右為大澳上方的山丘

從包括風峽在內的觀察來看,我相信獅頭山[四子頭山]總體上是一個更好的位置;部分原因是為了讓鳥類有更高的機會從視線高度飛過:提供絕佳的視野和拍照機會。正如這張全景圖所示,向南可以看到廣闊的景色。昂坪以北的景色也非常優美。

獅頭山不太容易到達:從昂坪巴士總站步行約15-20分鐘,沿著昂坪地區西側的狹窄道路,然後穿過灌木叢生的山坡的崎嶇小路。

也可以看看 香港大嶼山獅頭山及昂坪的鳥類,主要是在那裡看到和拍攝的各種物種的照片。

中國雀鷹,視線水平,經過獅頭山

比如說,這只中國雀鷹是我見過的幾隻與視線齊平飛過獅頭山的鷹之一。

中華雀鷹乘著獅頭山上空的熱氣翱翔

尤其是早上晚些時候,獅頭山上空還飛翔著鳥兒;一個人在上升空氣的“電梯”上飛得很高,我再也無法用肉眼看到他們了。

2022 年春季灰面禿鷹和中國蒼鷹的重要日子

2022 年春季,灰面禿鷹和中國蒼鷹飛越香港時收穫頗豐。部分原因是南海盛行東風的天數相對較多;也因為人們比平時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來觀察它們(部分原因是,由於新冠病毒的限制,不能輕易去香港以外的地方觀鳥;在當地嘗試一些“人跡罕至”的觀鳥方式很有趣) 。

值得注意的日子包括:

灰臉禿鷹

2022 年 4 月 8 日 我從風峽的有利位置看到 116 只灰面禿鷹向北飛行。上午9點左右到達;原定於中午 12.30 左右出發,當時通道似乎已經結束,但走到公交車站時看到了 29 人,還有另外 2 人;走回有利位置,上面有 12 個。我一直呆到下午 2.30 以後,但只看到了另外四個人。

2022 年 4 月 8 日天氣圖

2022 年 4 月 20 日 從包括 Windy Gap 在內的多個地點看到,中國麻雀鷹在早上大量飛越香港上空,並通過 Whatsapp 進行了報告(可能尚未成為 HK Birdw Soc 的完整官方報告):

400 西貢黃竹洋上空 [BosChan]; 10 號由汀角 [關嘉修] 出發; 5 日 將軍澳 [下午,Akki]; 164 來自香港島巴特勒山 [Akki 和 Robert Harkel]; 2 於南丫島 [Mike]; 90 越過新田 [John Holmes]; 5 河背村 [John Clough]; 1 於大塘 [John Chow]; 5 由長洲出發[我]; 43 來自梅窩 [Paul Aston]; 180 來自風峽 [Edward Yip]。總數為 905 架——也許是香港單日總數第二高的一天,儘管也是第一天在廣泛的地點看到了良好的數量。 [沒有布台觀察……]

還有灰臉禿鷹:

51 從巴特勒山出發; 6 過新田; 1 越過大塘; 5 由梅窩出發; 12 來自風峽。總計 84。

與往常一樣,大多數鳥類在早上飛過,即上午 8 點至下午 12.30 左右,主要是上午 9.20 至 11.20。

2022 年 4 月 20 日天氣圖

[我前一天早上曾嘗試過大嶼山南山。天陰沉沉的,還飄著小雨。到上午 9.30 還沒有看到鳥兒遷徙,所以我放棄了,回家了。不知道是否至少有一些中國麻雀鷹在這一天等待,直到 20 日天氣好轉。]

22022 年 4 月 1 日 c 90 只中國雀鷹和 112 只來自風峽 [Paul Aston] 和獅頭山 [me] 的灰面禿鷹。再次,早晨的段落;上午 11 點後數字逐漸減少。

2022年4月21日天氣圖;東風比前一天弱,猛禽的通過次數較少

2022 年 5 月 3 日 2架灰面鵟及101架中華雀鷹向北飛過大嶼山獅頭山。第二天早上,從同一位置看到了五個人;第二天,沒有。氣流仍大致偏東;也許雀鷹的“波浪”更多地是由天氣變化引起的,例如氣壓上升?

2022 年 5 月 3 日上午的天氣圖,當天有相當數量的中華雀鷹和兩隻晚灰面鵟飛越大嶼山。南海再次出現強氣流

疲憊移民的島嶼休息站

傑夫·韋爾奇表示,許多春季經過蒲台的灰面禿鷹和中華雀鷹在[珠海]稍南一點的擔杆群島休息了一夜。

從東南方向看香港地區——彈桿群島很突出,也許作為疲憊移民的休息站很有吸引力

這似乎非常合理;今年春天,這些猛禽飛過大嶼山,它們似乎是從南向北飛去的,風峽和昂坪上空的猛禽可能包括飛過索罟群島到水口附近的鳥類(傑伊在那裡看到了9 只和9 只)一天早上,11 只灰臉禿鷹在頭頂飛過;就在我看到9號和11號的隊伍經過Windy Gap之前不久]。

相比之下,人們很容易推測,飛越西貢地區的鳥類棲息在西貢半島以南的島嶼上。

如上所述,如果這些鳥是從呂宋島乘坐直達航班抵達的,它們可能已經在空中飛行了 20 多個小時。根據沿途其他地方的研究,他們很可能在清晨出發,因此可能在黎明前抵達香港地區。如果天氣晴朗,他們可能會在相對短暫的休息後被迫向北行駛——看起來是上午 9 點後出發,有些會比這個更晚。然後,繼續向北,希望能找到吃飯和休息的地方。

可能……

如果能了解更多,肯定很有趣;我什至想知道,如果條件適合,一些不停地到達的人是否會繼續前進。

當然,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從呂宋島或附近直達;儘管如上所述,途中缺乏停車的地方。

考慮到灰面禿鷹和中國雀鷹的“浪潮”在這裡並不常見,也許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了解更多。

風峽/昂坪地區的其他鳥類

同樣在 2022 年 4 月,風峽/昂坪地區非常適合觀賞香港稀有鳥類博內利雕。也許只是一個人;沒有把握。還有冠蛇鷹,也許還有一些遷徙者和一隻看似有領地意識的雄性。還看到了白腹海雕;還有鳳頭蒼鷹在展示,還有一隻顯然正在遷徙過去的貝斯拉。

另外,在此網站上,請參閱 香港大嶼山獅頭山及昂坪的鳥類,帶有一些信息和照片。

博內利的鷹
東方禿鷹
魚鷹

一隻魚鷹和三隻東方禿鷹也經過。這些是抵達菲律賓過冬的遷徙猛禽,由於它們與灰臉禿鷹和中華雀鷹一起遷徙,當時在大嶼山不容易找到這兩種物種,因此它們也可能是從呂宋島遷徙過來的。或許。

雄性鳳頭蒼鷹展示;石壁監獄外

家燕和太平洋雨燕的數量很少,後者可能正在繁殖。 4 月 4 日,一群六隻藍尾食蜂鳥向北飛行:令我驚訝的是,特別是考慮到它們是向上飛越山丘,而不是像香港食蜂鳥常見的那樣飛越低地。

科林 - 或卡琳 - 好奇的烏鴉

另外,一隻非常自信的大嘴烏鴉,也許認為自己是獅頭山的國王或王后;一天早上,當我拍攝這張廣角照片時,它落在距離我約 4m 的地方。

2 網友點評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