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西南部附近的渡輪較少,海豚較多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採取緊急渡輪交通緩解措施 跨境交通恢復

香港,2022 年 7 月 21 日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進行的聲學和視覺監測顯示,自2020年2月南大嶼山航道跨境渡輪暫停運營以來,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急劇增加,海豚的行為也更加多樣化。

這表明白海豚立即受益於快速渡輪的停止,這些渡輪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前經常穿過航道。由於棲息地面積更大、受干擾更少,中華白海豚的覓食和社交活動更加頻繁。他們還表現出了過去五年在球道附近從未有過的銑削和休息行為。 

本週六(7月23日)是世界鯨魚和海豚日,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在恢復高速渡輪運營之前採取緊急海上交通緩解措施。這些措施需要減少水下噪音干擾,並更好地保護香港水域的主要海豚棲息地。而且他們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最近的一項“乘客支付意願”調查顯示,超過 80% 的調查受訪者認為高速渡輪運營可能會威脅當地海豚的生存。近 70% 的受訪者選擇“改道南行”作為保護大嶼山南部鯨目動物(包括江豚)的首選方案。

過去17年,香港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減少了超過80%,海上交通被認為是其生存的主要威脅之一。還有一些更加神秘、研究較少的江豚:它們也容易受到水下船隻噪音的影響,並且也會冒險進入南部航道,正如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快速渡輪停止運營之前進行的多年聲學監測研究所揭示的那樣。嚴重的水下噪音會使白海豚的聽覺空間減少多達45%,導致它們難以躲避危險、定位獵物和尋找其他海豚。快速渡輪服務暫停後,本地鯨豚在大嶼山南部附近的海域受到干擾較少,它們也更積極地利用該地區。

Lydia Pang,臨時主管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海洋保育 報告稱:“我們在渡輪停運之前和期間進行的研究強調了大嶼山南部水域對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生態重要性。雖然世界自然基金會歡迎設立南大嶼山海岸公園,但南大嶼山航道仍然穿越本地鯨類經常出沒的具有重要生態意義的水域。將這些關鍵的鯨類動物區域與緩衝區連接起來至關重要,以確保棲息地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並通過保持種群連通性來確保我們當地的鯨類動物有‘漫遊的空間’。”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 (HKPORI) 對減輕大嶼山南部船舶交通影響的擬議方案進行調查,以了解跨境旅行模式和公眾為當地鯨類保護付費的意願。在提出的四項建議措施中,“航道向南改道”是最受青睞的;其次是“限制渡輪速度”、“使用陸路旅行”和“減少航次”。至於是否願意接受增加車費及行程時間以促進本地鯨類保育,大部分受訪者表示願意增加每位乘客最多 7 分鐘的行程時間及最多港幣 $6 的車費加幅。旅客還接受將渡輪班次增加至白天 28 分鐘和夜間 40 分鐘。

該調查還探討了在乘客量較少時(例如下午和深夜)靈活減少渡輪運營的想法。還確定了鼓勵港珠澳大橋沿線陸路出行的潛在方法,包括優化交通配套設施、提供巴士票折扣或套票銷售。

Doris Woo,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鯨類保護項目經理 總結道:“在新冠肺炎 (COVID-19) 大流行期間,高速渡輪運營暫停,為當地鯨類動物提供了意外的、雖然暫時的喘息機會,使其免受海上交通干擾的影響。我們的調查顯示,公眾強烈支持在大嶼山南部海域實施海豚友好型船隻措施。現在正是政府與業界、海事和生態專家、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和相關利益相關者共同合作的最佳時機,探討快速實施這些首選方案的可行性,以在快速渡輪恢復之前最大限度地減少船舶交通影響。 ” 

另請參閱本網站上的文章 香港神秘的江豚:沒有鰭,幾乎沒有朋友 – 包括因在石鼓洲旁興建焚化爐島而受到嚴重影響的江豚。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