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永續發展」現在似乎是一個容易被濫用的術語——用來描述對我們的環境、今天的人們或子孫後代漠不關心的發展?
這是我在(咳)行政長官選舉期間(2005 年 12 月)寄給《南華早報》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
很高興聽到曾蔭權計劃創造一個對我們未來可持續增長和發展至關重要的環境。但我想知道所設想的可持續增長和發展是否能夠為子孫後代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或者這是否意味著不斷的混凝土澆築,以及永無止境的專案和開發商的利潤?
或許,港澳珠大橋工程將會揭曉答案。這是大嶼山概念規劃的一部分,該規劃主張「永續發展」。然而,特別是一旦決定只修橋路,它立刻就變成了一個不可持續的項目。
橋樑建設將會產生不利影響。即使橋樑的一部分穿過隧道,道路車輛,尤其是柴油卡車也會產生廢氣。
*那麼,有沒有評估過營運橋樑的發展是否可持續?
*珠海地區會變成混凝土和工廠嗎?如果是這樣,這將如何打擊包括香港在內的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區本已惡劣的環境?
我最近看到深圳官員說深圳的發展不可持續。但這座橋和相關項目似乎很少或沒有採取任何保障措施來避免重蹈覆轍。
此外,我還看到過對不明智或愚蠢的「聲望項目」的評論。在中國。珠海已經擁有了一些白象,像是它的「國際」機場和一級方程式賽車場。在香港,我們也有愚蠢的計畫:數碼港似乎是個典型的愚蠢行為。
如果沒有激烈、廣泛的辯論,我們不應該再有更多這樣也許愚蠢的項目強加給我們。然而,這座橋顯然正在匆忙建造。據報道,施工計劃將在幾個月內開始,但據我所知,香港的環境影響評估尚未完成;我們也沒有進行廣泛的辯論;也不考慮整體影響。
這座橋似乎也凸顯了廖博士作為交通、工程和環境部門主管的矛盾。看來她的綠帽已經消失了:否則,為什麼沒有直截了當的論點支持建造一座純鐵路橋樑,或者根本不支持在香港建立橋樑?
事實上,為什麼「永續發展」現在似乎是一個容易被濫用的術語——被用來描述對我們的環境、今天的人們或子孫後代漠不關心的發展。
此致,
馬丁·威廉姆斯
感謝Clear the Air的Christian Masset的翻譯,這封信得以寄給中文媒體,這裡有中文版本:Martin-W-scmp letter-re-bridge-Chinese.doc。